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0页(第1页)

  为了控制成本降低产品质量,是鼠目寸光的愚蠢之徒才会干的蠢事,霍家以前就差点因为质量问题毁于一旦。

  霍家是办印染业的,北陈南霍,是民国时的两大印染巨头。

  霍家便是他家,陈家和霍家虽是竞争对手,但也是好朋友,只不过陈家比霍家还凄惨些,战乱时北方沦陷,陈老爷子是烈性子,宁可把厂子烧了都不肯让敌人得手,亲眼看着自己一手创办起来的厂子陷于烈火之中,化为乌有,本就身体不太好的陈老爷子深受重创,没多久就病逝了。

  好在陈老爷子事先让子女都去了港城,他自己却不肯走,说死也要死在家乡。

  霍谨之虽从未见过陈老爷子,但常听父亲说起他的一些事迹,十分钦佩这位铁骨铮铮的老爷子,虽有商人的奸猾,但在国家大事面前,老爷子却深明大义,决不妥协,比起他家那位老爷子,陈老爷子有风骨多了。

  让霍家差点破产的人,是霍谨之的大伯,也是霍家的嫡系长子,霍谨之父亲霍修是三房的,属于庶子,霍谨之则是庶孙。

  这位大伯比霍修大十几岁,在公司负责采购,他图便宜采购了一批劣质染料,结果把一个五十万大洋的大订单全都染坏了,按照合同,霍家必须全赔,这一单差点让老爷子气得中风,卖了几栋房子和一些古董才填了这个缺口,此后越不待见大房了。

  因为大房二房的几个儿子都不太能干,没有多少商业头脑,精明能干的霍修就脱颖而出,深受老爷子的赏识,如果不是碰上时代变动,现在霍家的掌门人肯定是霍修。

  只不过时也运也,霍修的运气差了点,出生在了战乱年代,长大后又遇上了朝代更替,霍老爷子风骨虽不行,但见风使舵的本领却厉害的紧,一看情况不对就卖了厂子举家移民去了海外,霍修和母亲本也能跟着去,但大房使坏,二房和三房都没能离开,留在了淞城,美其名曰是让他们守住霍家的祖业。

  呵,霍家祖业都让老爷子卖得差不多了,还有什么好守的,还不是怕他们去了海外和大房争家产。

  第136章牛轧糖

  头些年霍谨之父亲的日子还是好过的,财产充公后,每个月都能领到一大工资,具体数额不清楚,但肯定不少。

  至少在霍谨之出生时,他家还住着洋房,请得起保姆,牛奶面包咖啡牛排从来没少过,他妈妈苏婉柔每天闲来无事,就是在家组牌搭子,输的多赢的少,但他父亲霍修从来都不生气,反而还觉得他妈妈花钱太小家子气。

  (资本家不是刚开始就过苦日子的,很多有钱人在那十年之前,生活质量并没下降,每个月都能领好几百块工资,多的甚至有上千块,这些富家少爷经常在家举办舞会,过得比现代人还潇洒)

  不过好日子很快就到头了,他两岁时,家里来了一群戴着红袖章的人,爸爸的古董字画等收藏,妈妈的珠宝饰,全都没了,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们一家三口就被下放去了农场养猪。

  问题是他爸妈只知道吃肉,哪会养猪,一头小猪仔抓来时都有三十斤,他爸妈养了半年,还没过一百斤,气得农场把他爸妈狠狠批斗了一番,最后让他们去种果树。

  但他爸妈也只知道吃水果,果树种了一年,又被退货了,几经折腾,没哪个农场肯要他爸妈了,嫌弃他们是废物点心,干啥啥不会,吃啥都嫌弃,不是废物点心是啥?

  最后来到了磨盘山落脚,这个时候他父亲隐约听到了些风声,便待不住了,出去打听了后,父亲便千方百计托关系回淞城,他要拿回属于他的东西,否则他不甘心。

  霍谨之也不知道父亲究竟有没有成功,四年都杳无音讯,或许已经不在人世了吧,毕竟外面那么乱。

  “霍哥哥。”

  唐小囡叫了声,她感觉到霍谨之回忆往事,应该是不太愉快的回忆吧,霍谨之身上散着淡淡的伤感。

  霍谨之回过神,笑了笑,捡起地上的钱塞进口袋里,“去百货公司吧,得快点儿。”

  否则他便来不及去乌城了,天黑赶山路太危险。

  “三哥,你想吃牛轧糖?”唐小囡不明白唐爱军为啥非执着于买牛轧糖。

  “你上回不是说想吃牛轧糖嘛,三哥给你买,人家有的咱也有。”唐爱军边说边推车。

  唐小囡终于想起了这件事,还是过年的时候,村里的第二富户黄会计的小孙女,拿了几颗牛轧糖在村里显摆,黄会计女儿嫁去了淞城,时常会寄些高级东西回来,比如大白兔和牛轧糖这些,让村里的小朋友们羡慕不已。

  当时唐小囡也在,黄会计的小孙女比唐小囡大一岁,也是娇生惯养长大的,和唐小囡不对付,给其他伙伴都分了,独不分给唐小囡,当时可把唐小囡气坏了,回家和唐爱军告状,但小孩子忘性大,这事她没多久就忘了,但唐爱军却一直记着。

  唐小囡心里暖暖的,牵着唐爱军的手,认真道:“牛轧糖难吃死了,不买了,钱存起来买一角五分的相片。”

  霍谨之眼神讶异,胖丫头还挺有生意头脑,知道以少积多,慢慢原始积累,比唐爱军这笨熊更有经商天赋。

  第137章操心的小囡

  唐爱军却一时半会没明白,什么一角五分,他更关心的是大白兔。

  “你啥时候吃了大白兔?”

www.bylwen.com 月亮小说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