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晋文公的为君之道(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郭偃占卜后说:“吉利,得到的是当初黄帝在战胜炎帝的阪泉之战开战前一样的征兆。”
晋文公说:“这么伟大,我怎么担当得起!”
郭偃说:“周王室的礼制没有改变,现在的周王就是古代的帝。”
晋文公说:“你再占下筮吧。”
郭偃占筮后说:“吉利。卦象显示,周天子会回到他的住所。”
晋文公这才下了决心。
这良机不能让秦国分享,所以,晋文公派人先去辞退了秦国人,然后晋国独自出兵来搞。
先把狄人打跑,然后派一个军包围温地,另一个军前往汜地迎接并保护周天子回王都。
温地很快被晋军攻占,王子带被活捉后交给周襄王处置。这次周襄王也不再奢求融洽了,直截了当把他处死。
完成这一勤王壮举之后,晋文公来朝见周襄王。周襄王对他是感激涕零,又是行享礼又是设醴酒,大宴款待,还赏赐币帛。
晋文公也稍微有点飘了,酒过三巡,热酒上头,竟向周天子提出请求,自己死后能否用隧?
所谓隧,就是隧道,周王朝礼制规定,天子死后,下葬时挖一条隧道,一直通到墓室,周天子的棺材就通过隧道扛到墓室里去安放,很平稳,很安全。而诸侯下葬时,是不许挖隧道的,棺材只能用绳子吊着放进墓穴。这有什么不同吗?最后不都一样是埋到土里?
不,不一样的。
要知道,诸侯的棺材板材扎实得很,外面还有衬版和椁,里面还有一些陪葬品,这份量能轻吗?这个时代又没有钢缆铁索,绳子都是手工搓出来的,比机器绞出来的细,用来吊这么重的棺椁,风险不小。万一哪根绳子绷不住,断了,诸侯的墓坑又挖得很深,棺椁高空落体,如果摔破了,等于让死者住在破房子里。
还有更糟的,1978年考古学家掘了随国国君曾侯乙的墓,现他的棺木竟不是平放在墓穴底,而是斜竖在墓穴里的。据推测,原因只有一个,在下葬时吊棺木的某一根(或一组)绳子断了,所以棺材一头砸落在墓穴底,另一头搁在墓穴壁上。这等于让死者受了一场交通事故,在古人看来,死者会被震得很痛苦,更可怕的是,死者永远这样站着(甚至还是头朝下倒立着),不能躺下,多累啊!最主要的是,这种情况属于很坏的凶兆,意味着国家最后会灭亡!
所以,诸侯每一次下葬,大家都要把心提到嗓子眼,直到棺椁平安落地,才能松一口气,额手称庆:“啊唷我靠,谢天谢地,总算平安降落了!软着落!软着落!”
每一次下葬都等于经历一次高空极限跳伞!估计周王朝几百年来,诸侯中生曾侯乙这种倒霉事的为数不少,晋文公肯定见过或听说过这种事,想想自己年岁也差不多了,难免要盘算怎样避免这种事。
古今以来,很多人认为晋文公请求用隧是有野心,实际上,天地良心,他很可能压根儿没想过要当什么天子,他的要求不高,只是想棺椁不被摔破,自己不被摔得脑震荡,能舒舒服服躺平,不要永远站着,仅此而已!
如果周襄王脑回路正常,你挖隧道又不费我一毛钱,你爱挖就挖吧!不要说隧道,哪怕你挖地道,可劲挖,把晋国挖成一块多孔奶酷,也跟本天子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挖吧,自己白做一回便宜好人。至于什么周王室的尊严,现在还有吗?还在乎那分文不值的虚礼干啥!你抓着那虚礼不放人家就会尊重你了?但是,经过周礼这么多年洗脑之后,他脑回路怎么可能正常!当然,在腐败堕落、废长立幼、联通戎狄来对付华夏诸侯、娶戎狄为王后等等方面,本应该谨守周礼的,他倒早就把周礼统统丢光了,早就开通得不能再开通了,而挖隧道这种该放手的小事,却死活不肯放。可不放,人家心里就不乐意,以后还想不想人家救你?所以,又必须安抚人家。于是,把阳樊(在今河南济源东南)、温、原、欑茅(今河南济源北)等几个邑赐给晋国。
这一下,晋国的领土一下子就越过了太行山,到达了黄河的北岸,使晋国拥有了“表里河山”的理想地理形势,易守而难攻!而周王室呢?王畿经过连年的缩水,本来就已相当可怜了,三年前,晋惠公跟秦穆公因为想不出好办法处置6浑的戎人,就把它们都迁到了伊川,使得这一大片本属于周王室的土地被戎人占据,这次再送给晋国这一大片土地之后,周天子手里的土地已不足方二百里,连个二等诸侯国都不如了!
不过,生活在周天子送出的那些土地上的人,有很多跟王室有亲戚关系,因此,有两个地方反对并入晋国。
阳樊第一个反对,晋文公派兵包围了阳樊。你乖乖的顺服,原先是庶民还是庶民,原先是野人还是野人,原先是士还是士。这一包围,一进攻,有多少人会被打死打伤不说,等城邑攻下来,不管你原先是士还是庶民,一律以俘虏对待,全部成为奴隶!
阳樊人又悔又怕,一个叫苍葛的人大声疾呼:“中原百姓要用德行来安抚,刑罚是用来威慑四方夷狄的,你们不这样做,难怪我们不服。这里谁不是王室的亲戚?难道能全部当作俘虏吗?”
晋文公于是把阳樊人全部释放了,让他们离开,而把土地接收了。至于这些一心向着周王室的人离开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后去哪里找吃的,那就不是晋文公该考虑的事了,大家都是成年人,相信一定有办法打理好自己的生活,否则也不会跳出来搞这一出!
接着是原地的人,也不让晋国人来接收。
晋文公结束流亡回国即位后就开始对民众进行思想教育,回国的第二年,他就有了动战争、争夺霸权的打算,狐偃说:“不能,民众还没有明白道义,生活也还没有安定。”于是对外出兵勤王,对内推出一些利民举措。这样过了一年,又想用兵,狐偃说:“还不行,民众还不懂得诚信。”正好这时原地的人闹事了。
晋文公带兵包围了原城。军队出的时候,他故意下令只带三天的粮草。到了原地之后,晋军把原邑包围,却不攻打,而是等着原地的人投降。三天过去,原地的人没有投降。
晋文公下令退兵。这时,间谍从原邑城里出来,向他报告说:“再坚持一下,原城人已经在准备投降了!”
军吏也对晋文公说:“请等一下再退兵吧。”
晋文公说:“信用,是国家的宝贝,百姓靠它庇护。得到原城而失掉信用,用什么庇护百姓?得不偿失。”
于是退兵。
其实,晋文公是特意通过这一事件向民众宣示,他说话是算数的,政府是讲信誉的,做人就必须说话算数!
反正原地这一大片土地又不会生了脚逃走,早晚是囊中之物,退兵以后过一段日子带足了粮食再来,还不是三根手指捏一只田螺!原地人显然也想通了,他们也不想像阳樊人那样,最后弄得无家可归,无田可耕,去做失地流民。所以,晋兵只退出三十里,原地就派人追上来说,他们要投降!这件事正好可以拿来做个活材料,向全国宣传,看看,这就是信义的力量,讲了信义,就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晋文公接收了原地,把原先原地的封君原伯安置到了别的地方。让谁来管理原地呢?晋文公向寺人披征询意见,寺人披说:“赵衰忠诚,从前您流亡时,赵衰提着装了食物的壶跟随您,一个人走在小路上,饿了也不吃壶里的食物,把食物都留给您吃。”
晋文公于是任命赵衰为原大夫,治理原地;任命狐偃为温大夫,治理温地。所谓原大夫、温大夫,实际上既是治理这两个地方的长官,而这两个地方也成了他们的采邑,收取的赋税归他们。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