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5章 铁血手腕又加更了咯咯哒(第1页)

尉迟恭的兄长尉迟旭比他要大许多,小时大病过一回,致使小腿萎缩育迟缓,长大后腿足有残,身子不甚健壮。

尉迟旭自知自己不堪储君之位,即便是嫡出的长子,依旧早早退出储君的争夺。

在弱冠之年,为了不妨碍尉迟恭,也为了江山社稷,更是请封去了战乱频的边关之地,以亲王之躯镇守一方。

一击就打碎了赖在京城有异心的其余皇子,这些人只能收起非分之想,含恨随之分封出去。

四五年前的多事之秋,南面突涝灾,运漕粮的官船行至该段沉了几艘,作为太子的尉迟恭亲自南下赈灾清查沉船,现漕运多年来的惊天贪墨大案。

却在此时,边关传来战报,有小股兄弟频频骚扰,进犯之地正是尉迟恭兄长镇守之地。

彼时尉迟恭赈灾、查贪墨和革清漕运乱象正到关键时期,根本无暇他顾,只以为此次犯敌同往常一般袭扰。

事故多,先皇精力不济、焦头烂额,将边关之事交予兵部处置。

等尉迟恭南面之事如火如荼之际,便接连收到噩耗,先是边关急报,原先匈奴的小股骚扰,变成了大举进犯,来势汹汹。

紧接着收到亲兄长突然薨逝、边关告急的消息,再是先皇闻讯急痛攻心吐血晕于大殿之上,还有分封出去的皇子蠢蠢欲动等诸多噩耗。

这些消息传到他耳中,已半个月过去有余,朝堂动荡不堪,内外形势危急。

还是皇后的太后忍悲以一己之力镇守前朝后宫,勉力支撑。

尉迟恭顾不得悲痛,忍下亲身前往边关的念头,调来周边大营军队,两日内以雷霆之势厘清漕运贪墨。

一边抓一边审一边斩一边抄,将抄出贪墨银子和粮草一分为二,一去赈灾,二往边关。

此事尚未了结,尉迟恭顾不得过多停留,留下心腹,指派几个官员善后,领五百精兵北上,星夜兼程快马加鞭,杀穿途中诸多暗算回到京城,从太后手中接过重担。

自此,太子监国!

以铁血手腕平息朝中浮动的人心,以千钧之势粉碎藩王阴谋诡计。

调兵遣将,任用大将,商定击敌之计,启用新弓弩,大败进犯之敌,直将匈奴打得落花流水赶到漠北,连老巢都不敢回为止。

至此太子之位稳如泰山,再无人敢觊觎。

打完仗,户部一细算,国库竟还算充实,漕运查抄的赃款弥补良多,可见漕运沉疴多年贪墨之巨。

先皇从那时起身子大不如从前,而尉迟恭一反常态收敛锋芒,等先皇稍稍康健,与先皇密谈许久后,突然隐退朝堂,深居简出久不露面,直到先皇薨逝。

尉迟恭十一岁上朝观政,十四五岁崭露头角,十七八岁锋芒毕现,后淡出视野,十九不到二十岁的年纪登基为皇。

民间对太子时期的所为知道的不甚清楚,只知太子克妻克妻族,克得很厉害。

就如漕运贪墨案中,斩杀的贪官,就有他准岳父的家族。

尉迟恭带着兵马闯入其中,满身肃杀,一声令下将准岳父的家族给抄了,毫不留情,还当场斩杀了诸多罪。

百姓自然是痛恨贪官的,太子所作所为值得崇敬,但这心里多多少少有点害怕。

朝臣们自然清楚当今天子不是吃素的,不像先皇那般仁慈,有魄力有手腕。

他们更是不敢忘记当年太子的铁血手腕,真如杀神,故而尉迟恭登基时前所未有的顺利,便是登基三年未有皇嗣,也不敢置喙。

武定邦便是在那个动荡时期,被尉迟恭所注意到,漕运案收尾和粮草征集运送的官员里就有他,事儿办得很是漂亮,故而三年前尉迟恭登基后,便将人召回了京城。

也是在那个时期,武夫人的母亲周老夫人过世,武夫人去不了吊唁和接回小女儿。

这三年来,尉迟恭执政以修生养息为主,未曾大动,今现有国之蛀虫在那非常时期敢动手脚,岂能不动怒?

尉迟恭一直认为尉迟旭的死并不简单,即便死因天衣无缝,依旧怀疑。

只是当年分身乏术,等回过头去查,已查不出什么了,该消灭的证据都消灭了干净。

他并未就此放弃,只是三年过去进展不大。

他的兄长虽身体羸弱且腿足有残,但心思机巧,从小行事低调不张扬,寄情于机关匠术,在朝臣眼里俨然是个不务正业的皇子,若无人提起,都忘了还有尉迟旭这个嫡出大皇子。

当年大败匈奴,尉迟恭力排众议启用的新弓弩,就是尉迟旭有回随信寄来给他的。

信中附了图纸,尉迟旭谈到这弓弩极为欢喜,新弓弩一次可连十支箭,射程有了极大改进,已能与弓箭齐平,还比弓箭省劲得多。

www.bylwen.com 月亮小说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