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章 水文(第1页)

现在是九月,正是大明制造火器的时间。

永乐朝制造火器的时间大多在三月和九月,也就是春秋两季的最后一个月。

这两个月气候适宜、不冷不热,既利于操作,也利于保证火器的质量。

同时这两个月的环境温度基本相同,范铸而成的铜火铳,可以处于温度大致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自然冷却和凝固,使成品的致密坚实程度一致,具有同样的性能,有利于明军所用火铳的制式化。

择日不如撞日。

朱高煦带着朱悟净来到了兵仗局,和制造火器的主管官员交谈,旁边还围着不少匠人,他们低着头看着朱悟净在纸上画着新式火器的设计图,全部屏气凝神,生怕漏过任何细节。

明朝的火器制作已经规范化,全部按照统一规格制造,因为火器的制造往往和战争相关,永乐十二年三月,为了应付北方的战事,当月制造了至少六千件火器。

到了九月,军器局、兵仗局会稍微清闲一点。

永乐七年战事紧张,当时九月制造了约两万件火器(至少18387支)。

可以这样说,朱悟净只要画出图纸,兵仗局的工匠可以三日内制造出成品,十日内进行改良,而后加紧时间大规模制作。

相比起流着汗画图的朱悟净,以及围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的工匠和官员,坐在一旁的朱高煦则是拿着报纸的底稿兴致勃勃地看着。

在军营中知晓报纸的存在,朱高煦便让人找来看看,而后就被连载的《西游释厄传》所吸引,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朱悟净在报纸上刊载的《西游记》其目的有二:

先,将《西游记》定义为“求放心”之说,隐喻自己降服心猿、牵住意马,在半生半死之间开悟,这才会了什么阐教(科学)法门。

这种“寻心”“求放心”的说法,在明朝的知识分子中很有市场,无论是僧人的禅宗,还是日后儒家的心学,都是大明读书人喜闻乐见的学说。

至少比起鬼神之说,更令大明的读书人接受。

至于鬼神之说,那是拿去应付下层民众的,就像是古代先贤总结出的智慧,将其变作礼制,也不会解释具体的原因,而是以鬼神之说规制。

其次,是推广白话文,以及娱乐大众,提升报纸的销量。

不要以为百姓就没有娱乐需求,戏曲的诞生就是村落中的百姓聚在一起,无论识不识字都唱上两句,形成了草台班子,并不断扩散出去,最后登上大雅之堂。

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就很喜欢戏曲,在北平养了不少戏曲大家,时常带着徐妙云和三个孩子一起看戏曲,甚至还在后世留下了“知音天子”的逸闻。

认为古代人除了种地工作,努力活下去,晚上生孩子外,就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完全是小瞧古代人了。

朱悟净根据某位作家在报纸上连载武侠小说的经验,也在自己的报纸上连载《西游记》。

为何选择西游记,而不是其他。

朱悟净也有自己的考量,他在刚穿越时,就在大天界寺用西游记的第一回内容忽悠道衍,当然对方完全没有相信。

不过无所谓,只要朱悟净坚称自己梦中变成猴子,在须菩提学法,那最多只是得了癔症。

总之,有了之前的铺垫。

朱悟净先选择了《西游记》。

另外,西游记前面的不少内容都是原创,但是后面的许多内容,早在宋元就有了原型。

具体的顺序不清楚。

但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原型是“宋元诗话”中关于孙行者盗取西王母的衣裳,开什么金衣会,最后被二郎神镇压。

西天取经则是来自于猴行者保唐僧取经的内容。

无论是哪两种,孙悟空的形象都是一个满嘴脏话、手持利剑的书生,《西游记》则是加入大量猿的形象,改造原本顽劣不堪的形象。

总之,早在宋元、明初民间就有不少关于猴行者、齐天圣的戏曲和故事,当时的人记载,《取经诗话》虽然没有多少教化和道理,但是热闹,老百姓都很喜欢。

换言之,《西游记》在民间很有读者基础。

另外,朱悟净为了不让《西游记》出现一些神话上的漏洞,也填补了不少内容,甚至还会水上一些文字。

比如,朱悟净将须菩提写成了老君化胡为佛时的化身,后面自然不能出现“孙悟空从八卦炉出来,给老君来了一个倒栽葱”的剧情。

www.bylwen.com 月亮小说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

我病入膏肓竹马煮青梅嫁入东宫(重生)我靠玄学在娱乐圈爆红了寒门科举入仕记第63章穿越成岳不群的师弟四合院 大领导锦衣夜行焱十一我靠玄学在娱乐圈风生水起免费阅读小白脸作者我想先苟几年免费阅读炮灰她盛世美颜[快穿我先让我来免费阅读小白脸txt顾念晚陆林黛玉重生修仙三国最强势力向我求助了什么三国最强某士视苍生如草芥嫁河神全文免费阅读神秘守护者详细攻略嫁入东宫第三年重生军哥哥的新婚夜叶龄彤被爱诅咒是什么意思我靠玄学称霸全学校太子之梦回大清被爱情诅咒的人寒门科举入仕记笔趣网我小猫咪也绝非善类图片被爱情诅咒小白脸在线阅读禁止撩我表情包特种兵穿越架空完结校园乐队主唱青梅煮马广播剧快穿之女配逆天改命by照无眠向我求助了林黛玉之重生的太子梦男装病态诱捕完结了吗林黛玉重生复仇的太子 1我小猫咪也绝非善类原图灾厄降临多久为一个赛季我的独立日记韩剧九龙九天诀免费阅读古有所思李白萧先生他强宠成瘾更新时间我的独立日阅读理解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