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4章 大学扩招芥子毒气(第1页)

六月,到了大汉帝国的科举考试时间。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使用新教材培养的第一届高中生已经毕业了,即将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高达18o万,最年轻的考试才14岁,最老的都年过半百了,占总人口的1%。

从隋唐开科举以来,“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之类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加上社会安定,衣食富足,赵耀的办学力度也足够大,全社会的人对科举考试的热情都很高。

其中,大约1oo万人仍然考传统科举,包含“明经﹑进士﹑秀才﹑明法﹑明书﹑明算”六科,分别取仕;其余8o万人考试内容为科学,共包含“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五个学科,五份试卷为一套,统称为“科学考试”。

这么多人考试,其中也不乏滥竽充数的混子,而且赵耀办的大学装不下那么多人,国家不需要那么多公务人员,也没有那么多的钱来支撑规模如此庞大的考试。在正式考试之前,他们又经过了一轮资格选拔考试,淘汰掉一半,胜出者才可以进入最终角逐。

这些没能进决赛圈的,可以来年再战,或者直接找个班上,也可以去乡下当个教书先生,路子没有被堵死,有很多选择,不至于像阿道夫那样。

为了筹备这次考试,赵耀带着一众学生亲自出题,忙活了两个月。为了保证公平、防止漏题,参与出题的人都被封闭式管理,要直到考完试才可以出去;试卷的印刷和封装也是在“天字号”监狱进行,每3o套试卷装一个档案袋,用蜡密封后盖上皇帝印章,只有到考试的时候才可以开启;试卷的押运过程也属于绝密,由专人亲自护送到各州县的考点,全过程有多个部门跟踪监督;在县城考点的监考官,都是当地德高望重、名声极好的人物;考试结束,监考官还要当着所有人的面把卷子重新装回到档案袋中,然后密封签名,实行一袋一责任制……

与现代考试不同,不是一场一场的考,而是一次性考完所有科目,每个人要考的一整套卷子都装在一个袋子里,可以在考场里待整整两天,考生彼此由小隔间隔开,需要自带食物和粪桶……当然,如果你做得快,也可以提前交卷。

最终,这些卷子又会被送到京城评分,统计成绩。

对于考试过程中出现的徇私舞弊行为,绝不姑息,一经现全家流放到印度。

为了测试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试卷只有填空题和计算题两个部分,不设置选择、判断类含运气成分的题目。

为了收纳这一届考试,赵耀又重新创办了六所以地名来命名的大学,分别是长安大学、成都大学、广州大学、潭州大学、江宁大学和辽阳大学。可以分别辐射西北、西南、岭南、荆楚、江淮、东北六个地区,再加上工农兵大学在华北地区的影响力,可以让科学之光四处绽放。

赵耀也曾想过把所有的大学都办在京城,但是考虑到大学对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带动作用,没必要把所有资源都垄断在一处。

在都城设置几十所名牌大学,除了方便学阀垄断教育资源,加对周边地区的吸血以外,别无他用。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工农兵大学已经建校八周年了。当初的三千名学生,除去中途离校任职和工作的,一直坚持到现在的还有一千多人。

这一千多人,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又细分成了许多专业领域的团队,包含十个自然科学门类的几十种专业。例如“农林牧渔”、“生物与医学”、“地矿油”、“机械自动化”等。

在将近八年的学习生涯中,赵耀更多地只是充当了引路人的角色,根据大体框架为学生指明方向,对卡壳部分答疑解惑,帮助他们答疑解惑,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学生自己在摸索。

理论结合实际,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已经相当透彻,每个人手里都掌握着无数的科学论文和许多明专利权。电机、电动机、干电池、电灯、青蒿素、青霉素……早已问世,只不过受限于配套条件和人才匮乏,暂时无法量产。现在,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完成科研和教学的能力,赵耀能教他们的东西也不多了。

为了尽快培养更多地科学人才,赵耀留下一部分人在工农兵大学任教,其余人根据个人意愿分配到新办的六所大学任职,让他们接上高等教育的接力棒。

虽然说师资力量仍然很匮乏,但比起当初一人个教3ooo人的窘境,现在一个学校可以配备2oo名教师,已经好很多了。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而且,这些人都是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心腹,不仅是科学的星星火种,更是扳倒儒家的王牌,二十年内,科学子弟就可以悄无声息地取代儒家垄断官场的局面,潜移默化改变社会风气,把贻害千年的儒家狠狠地拉下来!

学校硬件方面,六所新大学的选址、风格、布局、设计、建材都由赵耀亲自敲定,仿照现代大学的风格,学校主体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宿舍、食堂、运动场、小卖部一应俱全……除了缺乏电子设备以外,几乎与现代的学校无异。

……

考试结束后,又过了两个月时间,成绩才公布出来,传统儒生取仕规则照旧;参加科学考试的8o万人,只有前三万五千人获得了上大学的资格,录取率不到4。4%,七所大学,平均每校招收五千人。总分5oo分,录取的最末位,分数也有45o!

坦白说,每一个学习科学的学生,都是好宝贝,能考上大学的更是人中龙凤。对于这样一门全新的、晦涩难懂的学问,几乎全靠自学,唯一的参考内容只有教材上的几道习题,已经很了不起了!

当然,学习本来就是自己的事,许多成绩斐然的名牌高中,并不是学校有多好,老师的教学水平有多高,而是生源好。

什么衡水中学、绵阳中学、成都七中,他们的重本率高,不是因为学校有多牛逼,而是学生本身就很强,把这些优质生源给到最垃圾的高中,在讲台上拴一头猪当老师成绩都不会差。说难听点,有些老师别以为自己多厉害,本质上是学生成就了老师。对于现代的高中生来说,能遇到一个正常的老师,不被搞抑郁掉就谢天谢地了。

大汉帝国的这届大学生,从整体成绩来看,远高于第一届,潜力不可估量,等他们毕业的时候,科学的人才将迎来爆增长期,大有可为啊!

而且,与八年前不同的是,这一届大学生不再是以“工农兵”阶层为主,而是混杂了各个阶层的人。宦官世家、富商巨贾、儒门子弟也有许多投身到了科学当中,从最初的抵触和不理解转变为热爱。

东方依靠科学蓬勃展的时候,大部分西方人仍然沉浸在神学中,张口上帝闭口先知,但上流阶层仍然察觉到了科学的强大,派出家族精英到大汉帝国求学。爱学习是一件好事,学习无国界,赵耀当然不会把远道而来的“客人”拒之门外。

www.bylwen.com 月亮小说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