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二章 国家革新(第1页)

有了钱,所有的大动作可以一同上马,一起推进。例如教育部,朱存枫任命武之望为第一任教育部尚书,命其推进全国学校与教学队伍建设,同时调集全国大儒,指定全国通行的教材。

教材里语文、数学是必学科目,而后分文理科,另外所有学生都需要学武,武科不及格的不能参与升学、科举考试。

刚开始武之望还比较反对文理科目,甚至不希望数学与语文一个级别。反倒是朱存枫以为有麻烦的武科全票通过,可见当世所有人都认可文武都要学。

朱存枫告诉武之望,因为有了理学科目,自己的手下才能制造出强大的火器,才能如此轻松战胜强敌。

汉人朝廷一向与时俱进,学习各方先进知识,有朱存枫这个成功的案例在前,其他人都会不自觉重视起理科来。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反对,那些还没有考上科举的学生非常反对。本来他们只需要学习四书五经、八股文,突然出了其他科目,一时间无所适从。反对声最大的还要数那些学阀,他们垄断知识的定义,启用其他学科严重打击他们的利益。

对于这些反对声,朱存枫一概无视,敢上街就抓起来。反正大明两百多年已积攒了足够数量的举人,短期内不怕没人当官,等这批人用完,新时代的读书人就出现了。

不能与时俱进的人,只有被淘汰。

其他大干特干的部门要数交通部和水利部,由朱存枫提供一切所需物资,两部招募人工,修建全国公路、铁路和水利工程,这种大面积的建设项目,没有几十年干不完,甚至到朱存枫死,或许都干不完。

大面积开展基础建设,势必会增加白银投放量,不收回来容易造成通货膨胀。建设的同时设置均价超市,超市内有大量物资出售,价格参照当前社会,比正常稍贵。这样不会因为物贱伤民,百姓也有了生产赚钱的动力。

农民有了田,有了钱,有了粮,不会少吃积攒,反而会多吃多用。这是种花开国初期出现的第一个难题,第一代为此纠结好几年。放在朱存枫身上反而是一个好处,如此才不会造成大面积通货膨胀。

第一代为建设重工业,只能选择使用工农业剪刀差。有平台在,大明就不必经历那么痛苦的过程,可以更快反哺国民。这样还能造成一种假象:发展重工业可以改善民生。如果有国家比照学习大明,那他们将死得很惨。

();()  全面推行的还有卫生部,给全体国民种牛痘,普及卫生知识和习惯,培养医学人才等等,一切都是为了增加国民平均寿命,降低夭折率,本质上是为了增加人口。

以朱存枫当前的军事科技、物资水平,统一天下只是时间问题,唯一限制大明飞腾的条件就是人口,只要有足够的人口,海外那些膏腴之地都将是华夏的,华夏子孙的。

所以朱存枫给朝廷制定了新的标准,人口、平均寿命、国民生产总值(都是增长率),这些将成为升官的重要指标。此外,没有基层任职经验的不提拔,有贫困地、海外地治理经验的优先提拔。不能外行领导内行,有相应学识的人优先提拔相应岗位。还有年龄限制,到了一定年龄无法升职的将自动退休。

人口也会与国民大会挂钩,国家每增加一亿人口,国代席位增加一千。不能给野心家全面垄断国代的机会,也不能固定从几个地方出名额,有了增加才能刺激移民,刺激海外之地的发展,刺激国家开疆拓土的激情。

内阁大面积革新,军队革新也不小。九边近六十万军队将全部重新集结训练,操练新式火器。

军事理念、装备一并改革,步兵将全面淘汰铠甲。经过这几年一系列的战争显示,有了后膛装填步枪后(实际上燧发枪就可以),步兵铠甲利用率非常非常低,携带铠甲不单是士兵的负担,更浪费后勤运输效能,在火枪面前更没有用。

倒是骑兵的铠甲利用率还算多,毕竟他们攻击距离比较近(实际上去掉也无所谓)。不过骑兵比步兵贵,训练时间长,而且身上有铠甲可以增加骑兵信心,有心理安慰作用,且骑兵物资携带能力强,故而留下铠甲。

步兵战术训练初期则主要训练小鬼子的战术,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在这年代就是最适合、最强的战术,并且训练成本和用时较少,有利于全面推广,为天下布武创造先决条件。

在山丹等适合建设马场的地方组建官方马场,摒弃民间马政,一方面降低百姓负担,另一方面更容易管理,能更好培育马种。

训练马匹后组建骡马化军团,别觉得低级。一直到二战时期,普通步兵师离开铁路后连马车都没得坐,骡马兵团已经是二战时期精锐兵团的待遇了。

();()  与军事革新相匹配的是军事奖励措施,用利益、荣誉、民族、国家等刺激和培养尚武精神。

朱存枫登基后大封赏,除了白银额外赏赐外,每個士兵都能分到一百亩地,这些耕地全部由国家开垦好后交给士兵。东三省可以开发3亿多亩,足够朱存枫前期使用,还能刺激移民。同时东三省非常适合机械耕种,也能刺激工匠创造蒸汽机等生产工具。

士兵手里的勋章还能为子孙后代考试加分,升官加分,相信这样的激励制度会对华夏人胃口。

想要天下布武,国民参军的激情不能少,除了以利驱使,最重要的还要数民族、国家感情。有了民族和国家感情,国民才会拥有更高的积极性。为此,民族和国家教育必不可少,更需要彰显民族与国家英烈的荣耀与地位。

所以朱存枫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拆了正阳门,建造一个大的广场,上面不但有太祖和太宗铜像,还有华夏英烈庙。

华夏英烈庙分文庙和武庙,只有为华夏民族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维护华夏民族的人才能进入。

文庙第一位是诸葛亮,因发展西南,传播华夏文明入庙。武庙第一位是岳飞,因抗击外敌,保护华夏文明入庙。

庙内尚有霍去病、班超、文天祥等,以及明朝本身的徐达、常遇春、戚继光和于谦等,还有袁崇焕。

不管袁崇焕是好是坏,政治家不看对错,只看利弊。

将袁崇焕塑造成岳飞式人物,有利于彰显崇祯的错误,巩固人心。同时民族英烈庙里也需要百姓熟悉的近期人物,才能更好凝聚民族、国家意识。

至于袁崇焕擅杀大臣,能力低下,夸大其词,养寇自重,军阀化,与东林党侵吞军饷等等,甚至他真的有暗中勾结后金,在塑造国家、民族概念面前都可以忽略。

抬起袁崇焕也是为了维护辽军的感情,到底为朱存枫打天下提供了必要的帮助,减去了许多麻烦,是团结的对象。

朱存枫需要袁崇焕是岳飞式的人物,他就是岳飞。至于朱存枫为什么选择袁崇焕,还是参考了主席的评价——明末爱国领袖人物。

www.bylwen.com 月亮小说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