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5章 唢呐(第1页)

第185章唢呐

唢呐竟然是舶来品,但它却被咱们中国扬光大。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年轻人会这么喜欢唢呐呢?

答案,就在接下来的讲述中。

如果可以学习一门乐器的话,年轻的小伙伴们会不会选择唢呐?恐怕,大多数年轻人给的答案都会是——选它!选它!必须选它!

俗话说,百般乐器,唢呐为王,不是升天,就是拜堂。

相比于网上的大杀四方,现实中的唢呐却显得灰头土脸,更别提去了解唢呐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了。

想要制作这件百器之王,先要选取明清上好的老红木一根,经过量尺、下料、车外圆,将外部抛光平整,接着再定中心、掏内堂。掏的时候需要边旋转边往里推,而且前进的力度需要均匀,再在杆身上定位开八个音孔,经过一番打磨后,唢呐杆就只制作好了。接下来,将铜片经过切割和焊接的方式,做成一个喇叭状,将唢呐碗套在唢呐杆的最下方位置,主要作用是扩大音量,也可以调整筒音的音高,第三步则是将零点三毫米的响铜剪成所需要的大小,然后包裹在画针上,用丝线进行固定,最后选用芦苇制作哨片。浸泡后去膜和刮皮,剪成小段哨型后用铜丝缠绕,再用电烙铁把哨子两面压平。新哨做好之后,不一定好用,修哨子需要有一定的耐心,一边试吹,一边修理,直至软硬适宜,音省力为止。

如果,将来的偏见被打破,唢呐能够咸鱼翻身,大家会学着用自己的手艺来制作一把趁手的唢呐来高歌一曲吗?

亲阳唢呐属木制双簧管乐器,它的特点为音量大,音质明亮、粗犷,演奏方便,善于表现热烈奔放的场面及大喜大悲的情绪。亲阳唢呐随着时代的展而展,近年来逐步增添了闷子、手搦(大咪)、卡腔(小咪)、管子、口哨等附属乐器,大大丰富了唢呐的表现能力及演奏内容。亲阳唢呐分高、中、低音三类,吹奏技艺十分丰富,在本地区凡遇到婚丧嫁娶、寺庙开光、开业庆典、生日祝寿等活动都要请唢呐班吹奏,以增添热闹的气氛。

传说明代宗室朱载在唢呐八音孔的基础上研制出“眼管子”,为我国民族管乐的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据说他曾在九峰寺创建“金鼓会”,每逢农历九月二十三,各地的唢呐班都要在这里聚会。明末清初时有“同乐会”、“贾家班”,清至民国时有“麻金班”、“毛旦班”、“银河班”等唢呐演奏组织,在当地影响很大。亲阳一带有“大花轿,麻金吹,麻金不吹不结婚”,“闺姑女、门婿到,毛旦不吹不上轿”的俗语,正反映了这些唢呐班的影响。依照地域和技艺风格,亲阳境内的唢呐整体上可分为四大家两大派。以沁河为界,分为沁北派和沁南派;沁北派以张家、贺家、马家为代表,沁南派以贾家为代表。其繁盛之况,即此可见一斑。

在四大家的影响下,亲阳境内的唢呐班社和艺人队伍规模不断增大,数量十分可观。新中国成立至2o世纪8o年代,亲阳的唢呐班已展到三十多家,从事唢呐演奏的人员达四百多人,呈现出乡乡有唢呐、村村有乐声的状况。据不完全统计,亲阳唢呐演奏的曲目达三百多。在现当代民俗、艺术生活中,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民间艺术家创作了一些新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曲目,如《故乡颂》、《九峰情话》、《亲阳春》。1997年12月,亲阳市被鹤南省文化厅授予“鹤南省民间艺术之乡”荣誉称号,后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干苏省青羊市西凤区位于陕、甘、宁交界地带,是青羊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西与青羊市的合水县、镇原县接壤,南北与宁县、环县、华池、庆城县毗邻。

青羊西凤唢呐是以唢呐为主奏的民间吹打乐,也称鼓吹乐,经历代艺人不断加工传承至今,以其为数众多的曲牌、庞大的演奏队伍、丰富的民俗内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而成为我国民间音乐中一个独特的乐种。它以西凤为中心,分布在周边部分乡镇,仅西凤区就有唢呐班社31个,从业人员286名。该乐种的表演形式有“大件”组合与“小件”组合两种。一般乐手都能掌握两件以上乐器,在人员不变的情况下可随意调动。

青羊唢呐曲牌丰富,韵味质朴,自成体系,独具风格,经普查后采录的传统乐曲有一千二百余,编入《青羊地区民间器乐集成》的达496,这些曲牌按源流沿革可分为器乐化程度较高的传统曲牌、民歌变奏和地方戏曲曲牌三类,代表曲目有《披红挂花》等。青羊唢呐的文化价值不仅表现在音乐的独特性上,而且表现在其内容的延伸上。如“跑报”就是内涵丰富的表现形式之一,它通过口传方式极大地挥了艺人的即兴创作能力,充分显示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继承扬传统美德、增强社会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一独特的乐种目前却处于严重的濒危状态,采取相应的抢救保护措施已刻不容缓。

喜欢异能之保护非遗请大家收藏异能之保护非遗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www.bylwen.com 月亮小说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