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四章 细查(第1页)

顾承允带着阿知阿无和苏小楼赶到绍郡时,这里已是一片狼藉,遍地的水洼将土地浸泡,马蹄子踏在水中能全部淹没,若是人走在其中,最少也得没过脚踝,可想而知堤坝垮塌时的水流来势有多凶猛。

“少爷,这里下不去,要不我们再往前走二十里,去堤坝上游看看?”阿知提议。

阿无自然没意见,只要跟少主一起就行,但苏小楼却沉默得有些不像他自己。

顾承允应下,“嗯,先去看看大坝的情况。”

一行人又策马疾行往上游走,直到已经破出大窟窿的绍堤停下,几人眉头紧锁。

这个堤坝开口的形状很奇怪,左侧虽然完全垮塌,但右侧上方有朝内的凸起,并且底部现在还在泄水的地方呈圆弧状,不像被水流冲垮的天然缺口。

若是水流迅猛所致,不会破得如此规整,这窟窿如此大,更似重物撞击,或爆破所致。

顾承允面色寒,“小楼,拿纸,把形状画下来。阿知阿无,你二人拿我信物去寻长梅县县令,若他反抗就把人扣住,我亲自审。”

“是。”

几人分头行动,苏小楼从马背上拿出纸,用书册做垫,将眼前一幕完完整整临摹下来。

顾承允能看出来的他自然也能看出来,三州水患极大可能是人为炸坝引起的奔流,加上天降大雨水势更加急湍,而今却未有官兵组织抗洪,官吏们不仅不作为还贪生怕死!

南境一战各处都有兵力抽调,西部以菱州为就抽走近十万的军队,恐怕上头追责下来,这三州的刺史和郡守都会以此作为他们失职的借口,简直恬不知耻!

与此同时,菱州府衙内,菱州刺史刘炳、布政使钱鹏,及绍郡郡守王正全三人坐于一堂,王正全的脸色并不好看,眉头都能挤出水来,两腿不自觉抖动,企图以此遮掩自己的慌乱。

“刘大人,不瞒您说,自那堤坝毁了以后,我是一天都没睡过好觉,如今洪潮不退百姓们就没了生计,我真怕这样下去迟早出乱子。”王正全低眉顺眼地偷看刘炳。

刘炳吹了吹茶盏里的茶叶,“王郡守怕什么,这百姓本官不都收留进菱州城了,能出什么乱子。况且又不是我们不抗洪,此次南征朝廷就调走我菱州十万驻军,剩下的这点人,都忙着护城呢,哪儿有功夫去治水,若是内城兵力空缺灾民们闹起来谁负责?”

“就是,王郡守就别杞人忧天啦,咱们不是第一时间疏散了百姓吗,虽说损失惨重,但人员伤亡不大,这便是有功。”钱鹏附和道。

王正全听罢只能低低叹息一声,不敢再多置喙,他是刘炳一手提拔上来的,自然唯刘炳是从。

这次炸坝刘炳给的理由是菱州一带素来多雨,频水灾,但朝廷每年拨给菱州的款项都与其他州府无异,这对菱州来说不过杯水车薪。

此次菱州连降十多天的大雨本就有洪水的趋势,反正迟早就要遭难,他们便顺势而为,借此机会将年久失修的水坝重加高修筑,为老百姓解决后顾之忧。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页面试试。

时宴王正全一开始不敢干,但是刘炳又说此事是上头的意思,而刘炳的上头,是太子。

太子可是大梁的储君啊,慧明帝如今年近五十,恐怕要不了几年,就是皇登基之时,他若不趁此机会在太子面前表个态,以后哪儿还有他的立足之地。

况且此事如果是太子授意,那定有万全退路,加之刘炳已经承诺若事必定保他,只要他死咬堤坝垮塌乃天灾即可,待灾银一到,少不了他的好处,不然他也不肯派人去做这遭天谴的阴损事儿。

历年赈灾动辄就是几百万两的白银,想到这王正全不可否认地心动了,反正出事有上头顶着,他不过听命而为,况且他手下不是还有两个知县,其中一个正是堤口所在的长梅县县令,怕什么。

“不过咱们要不要开仓放粮,这几日聚集在府衙门前的百姓越来越多,若久不安抚,我怕起民乱啊。”他又补充道,前两天还不知道是哪个孙子召集的人,在衙门口大喊放粮,弄得群民激愤差点闹出大事。

布政使钱鹏瞥他一眼,“放粮?菱州城的存粮总共不过一百石,若是开仓放粮,如今城里少说有十几万的灾民,若叫周边的百姓听见风声都跑来咱们菱州城,那些粮食够吃几天?护城和驻守的官兵怎么办?他们吃什么?”……

布政使钱鹏瞥他一眼,“放粮?菱州城的存粮总共不过一百石,若是开仓放粮,如今城里少说有十几万的灾民,若叫周边的百姓听见风声都跑来咱们菱州城,那些粮食够吃几天?护城和驻守的官兵怎么办?他们吃什么?”

这三连问把王正全弄得哑口无言。

“好啦,王大人就不要担心这么多了,咱们的目标是保证菱州城里不出动。乱,只要城里不乱,等救援一到,自会有人有粮。”刘炳闲适地放下茶盏。

陈先生可是说了,只要民不乱,饿几天不妨事,况且灾情越严重太子的功绩也就越大,太子功绩越大,自然少不了他菱州刺史的功劳,就算此事无功无过,但日后他在太子那里的分量却会水涨船高,未雨绸缪才是官场的生存之道。

况且还有娘娘在呢,他一点都不担心殿下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页面试试。

本章完

www.bylwen.com 月亮小说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